丹田调息与手印的把握 怎样练习吐纳功?( 二 )


但一般狀況是耗損大於補充
而這平衡點甚至車河逆轉使補大於損
便是吐納的研究方向了
何不各家談談心法中的補與耗
这样练很可能走火入魔因为..运气走向都错了.先走督脉再走任脉..这是基本..所谓先阳后阴.就是当三阳初现时火(火为武火,即阳火)避金行(金乃丹也)背部的督脉聚阳.然后文(即阴火)火练丹.回到丹田(人脐下3寸方圆)结丹.
不懂气功...随便强行运气..会走火入魔的
双脚与肩齐
气息自然
目视前方
双手放在丹田处
此时 吸气 一定要吸得不能再吸
然后 呼气 一定要把丹田的气全部吐出
所谓吸满吐尽 一定要记得 如此9遍
然后 双手 掌上背下
自丹田处 向上抬
抬的同时 吸气
抬至胸口 便翻掌下压
同时吐气
如此9遍
如果这时觉得丹田发涨
便可以跟着我向下练
如果没什么感觉
就别练了 不是你没静下来 就是身子的毛病
静下来了再练
应该是鼻吸口吐 , 为一息 。 初练每次可九息为好 。
秘传太极内功法诀--《闪太极》
老君曰:“玄门 , 天地根 。 绵绵若存 , 用之不勤 。 ”言口鼻天地之门 , 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气 。 每旦面向午 , 展两手于膝上 , 徐徐按捺两节 , 口吐浊气 , 鼻引清气 , 所谓吐谷纳新是也 。 ......若气通 , 便觉腹中 转动 。 若得十通 , 及觉身体润泽而色光泽 , 耳目聪明 , 令食有味 , 内功气力加倍 , 诸疾去矣 。 如久勤而炼之 , 所服气 , 可一年气通 , 两年气行 , 三年功成 , 元气遂凝结玄珠于丹田 , 纵有犯触 , 无能为患 。 日服百千咽 , 亦不俱多 , 即返老还童 , 转从此也 。 于是气化为血 , 血化为精 , 精化为髓 。 一年易气 , 两年易血 , 三年易脉 , 四年易肉 , 五年易筋 , 六年易髓 , 七年易骨 , 八年易发 , 九年易行 , 十年之内 , 三万六千神备在身中 , 所谓身中无处不太极是也 。 当化为仙真 , 号曰:“神人” 。 勤修至道 , 炼气为形 , 形化为神 , 神形一体 , 白日上升 , 大道灵验 。 好仙君子 , 详而学焉 。 勤修不怠 , 即性开通 , 五脏相固 。 内气不出 , 外气不入 , 寒暑不侵 , 兵刃莫害 , 升腾变化 , 寿同三光 , 无穷尽也 。

1、服气诀 2、进取诀 3、陶气诀 4、调气诀 5、咽气诀
6、行气诀7、炼气诀 8、炼气法 9、委气诀 10、委气法
11、闭气诀12、闭气法 13、闭气歌 14、布气诀 15、布气歌
16、调液诀17、调液歌 18、饮食诀 19、饮食所宜歌20、饮食杂忌歌
21、调护诀22、休粮诀 23、休粮歌 24、慎气法

吐纳修真法 吐纳修真法吐纳修真
发表在原《气功》杂志 作者保宗
吐纳功法是通过静坐 , 用体内动作阖辟来控制呼吸的一种功夫 , 能达到金丹大道同样的功效系神仙家所传在古代为道门所常用 。
吐纳者 , 即是鼻吸口呼的呼吸法 , 其法为气从鼻缓缓而入 , 再从口微微吐出 。 由鼻中吸入之气 , 为生气;由口中呼出之气 , 为死气 。 但令鼻吸多口吐少 , 徐而行之 , 常存意念在其中 , 久而不怠 , 定可延年 。 吸气呼气 , 不宜自闻其声 , 一出一入 , 要愈缓愈妙;吸气时 , 脐部向内收缩;呼气时 , 脐部向外松驰 。 这就是吸则阖 , 呼则辟的体内动作 , 如此练久了 , 自然“处息归根” , 小腹自动吐纳 , 似替代口鼻之呼吸 , 逐渐形成外呼吸虽断 , 而丹田之中有一开一合之内息 。 仙家讲:“凡息”已断 , ‘真息“始现 , “真息”既泯 , “胎息”方显 , 功至“胎息”就能“返本回原” , 如婴儿在“母胎”一般 。

推荐阅读